湖泊如镜,雪山巍峨
草原开朗,胡杨婆娑
大漠稠密,冰川挺拔

早晨
牛羊在草原上踱步
白毡房飞腾起褭褭炊烟
夕阳下
鲜花点缀着湖蓝色的院墙
小伙子想着青睐的小姐
蟾光里
古城中传来阵阵乐声
东谈主们笑着聚在沿途
摆动人命的乐章

这里是喀什
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东西方好意思丽交织之地
是多数旅东谈主的诗和边远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1
喀什的沧桑
尽显在喀什古城
踱步古城中
仿佛穿越时空
回到了千年前的西域

巷弄宛如迷宫
却又自成一片步骤井然
传统民居参差有致
雕花的门窗、考究的廊柱、幽邃的廊谈
随风轻摆的葡萄藤、曝晒的鲜艳衣物
让东谈主眼花头昏
尽显古城出奇的韵味

叮叮当当的声息
常常在耳边响起
作念铜壶、打铁皮、制乐器
伴着匠东谈主作念工的声息
好听迷东谈主的音乐也常常传来
共同组成了古城出奇的声线

感觉更是时期受到冲击
烤包子、烤鸽子、烤羊肉、
馕坑肉、缸子肉、架子肉、
大盘鸡、手捏饭、馕包肉……
令东谈主垂涎三尺
烤串小哥边唱边舞
让咫尺的好意思食
有了浓浓的“喀什味儿”
古城的老茶室里
山南海北的东谈主们围坐在沿途
细品着沁东谈主心脾的香茶
赏玩着荡漾的歌舞
喀什的沧桑、古城的好意思
尽在其中

2
走在喀什
会有东谈主向你讲起
“帕米尔雄鹰”的故事
拉皆尼·巴依卡
一家三代赤胆忠诚
为国守边70余载
上世纪50年代初
拉皆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自密告奋成为当地第一位“牦牛向导”
并主动和边防军东谈主沿途护边
1972年
拉皆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接过了爷爷的竭力于棒
与边防战士沿途爬冰卧雪
用随身带着的水泥修葺界碑
用红油漆一次次仔细形容“中国”

2004年
从戎行退伍的拉皆尼
从父亲手中接过赶牦牛的鞭子
行走在沉边境线上
每次巡边,他只带三样东西:
馕——路上的干粮
水泥——修补界碑损坏的地点
油漆——刷新、描字

令东谈主无言的是
2021年1月4日
拉皆尼为救落水儿童果敢纵脱
他的人命永恒定格在了41岁

巍巍昆仑,茫茫雪原
心中的故国
是他们的自恃
亦然永恒的担心
3
如今的喀什
用发展续写着属于我方的故事
一谈谈亮丽的时事线
筑起文化旅游产业走廊
东谈主文旅游、避暑旅游
沙漠旅游、自驾旅游等品牌
让边远的搭客黯然销魂

喀什还是一个外贸重镇
领有“五口通八国、一齐连欧亚”的
出奇区位上风
让它成为故国向西灵通的紧要学派
外贸经济发展不竭迈上新台阶

自本年9月20日起
红其拉甫港口
由每年的4月1日
至11月30日的季节性灵通
转为终年灵通

越来越多的东谈主们
在这里集聚、会通
彭湃着
“生生不休,合作奋进”的喀什活力
留住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喀什故事


道喜你,喀什
未来,会更好!
记者:皆慧杰、于涛、马骁驹、张超帆J9九游会中国